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5月,SUV市场共销售637,256台,同比增长37.4%,继续保持了高歌猛进的增长趋势。
前十自主仅剩3款 昂科威称雄合资
从本月排名前十的车型来看,最大的变化是以往在SUV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风光不在。虽然长城哈弗H6继续以37,435台的蝉联榜首,但放眼前十名的车型,仅有3款为产品。而合资品牌方面,除多年没有进行大改款的途观同比下滑外,其他车型均呈现出了同比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途观的下滑也使得别克昂科威受益,继续成为合资SUV冠军。
而本田XR-V以同比73.8%的同比增长领衔合资品牌;而北京现代全新途胜也以14,528台的成绩成功杀入前十,全新途胜也因此成为前十车型中唯一一款韩系品牌产品。
要靠性价比 但不能只靠性价比
而当我们放宽范围,从排名11-20位的车型来看,我们会发现很多熟悉的身影:哈弗H2、长安CS35、CS75、江淮瑞风S3等以往长期排名前十的车型纷纷出现在了这一区间。由于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合资品牌纷纷加大了促销力度,以韩系品牌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从去年开始就加大了降价促销的力度,如起亚狮跑,现在的厂商指导价为10.98-14.68万,而基于同一平台开发的起亚智跑、ix35,市场实际售价已经降到了12万左右,已经开始与产品捉对厮杀。这对于以往以配置和性价比优势作为卖点的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也说明了目前市场尚在售的车型在产品力上仍然与合资品牌有较大差距。实际上如果我们去看一下阵营在售车型的底盘,我们会发现基本上都能在合资品牌的同级别产品中找到原型,而且尤其集中在韩系车和日系车的范畴;而在售车型号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也多半是逆向合资品牌的产品。为什么目前的底盘基本都是“借鉴”逆向韩系车和日系车的成熟平台?原因是这些车型的平台相对而言更容易逆向仿制,目前国内制造业的加工精度和制造水平还很难逆向研发欧美系车型的平台。而在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体系上与合资品牌存在的差距,使得在核心零部件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资配套供应商的依赖和掣肘。而目前SUV在价格上能摸高到15万,真正走量的车型价位主要还是在10-14万,品牌溢价能力较低。再向更高的价位上攀登仍然缺乏内在技术实力的支撑,这从自主SUV领军企业长城的哈弗H8、H9的失败就可以看出来。
自主与合资差距核心不在投入 而在管理和用人机制
对此,有很多业内人士针对和外资品牌的研发资金投入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车企与外资品牌车企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来作为分析与合资品牌在核心技术差距的依据。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核心因素。与合资品牌差距的关键还是在于研发与管理体系、以及用人机制上的差距。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研发与管理体系和用人机制,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即便投入巨大也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养了人浮于事不作为的闲人还拿不出成果。这一点在国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笔者认为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我们也应该客观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看到目前普遍在技术实力、研发能力和品牌溢价能力上仍然与合资品牌存在差距,在合资品牌的价格战攻势面前抵抗力仍不强。车企仍然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问题刚刚暴露、还处在萌芽阶段时就及时反思,并针对自身在研发与管理体系、用人机制上的不足进行改革,才能使车企在未来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自立于市场,保持长久可持续的竞争力。
附:2016年5月SUV排行总表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