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品牌盛行的时代。作为企业无可复制的竞争力,品牌的知名度越高,顾客的认可度和信任值也越高。如同一个人注重自己的名声,商家对待辛苦耕耘创建的品牌更是呵护备至。品牌竞争更有利于市场走向公平和透明。
主角缺失的后市场
如果说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步入现代化工业时代,那么它其中的卡车后市场板块还仍处于“农耕阶段”,杂、乱是其鲜活写照。作为生产资料,不论从数量还是需求上,卡车后市场很难散发出轿车后市场那么大的诱惑力。
工程建设、物资运输等使卡车保有量剧增,经历了2009、2010两年的井喷式发展,卡车在国内已然拥有近1000万辆保有量。但是,这部分的后市场却没有如销量那般展现勃勃生机。除在量上有差距外,更多的是人们固有观念作祟。大家仍不免将卡车与“傻大笨粗脏乱差”联系起来,却把代步功能的轿车当成身份、地位的象征——改变需要时日。
业内专家表示,当我国卡车技术、服务理念努力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看齐、各具特色的卡车产品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时,我们的后市场发展明显掉了队:规范缺失、秩序混乱,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企业、商家各自为战,受利益驱逐,多现恶性竞争;后市场业务领域狭窄,还是以汽修、配件、保养、二手车以及刚刚兴起的卡车租赁这其中的汽修类为主,唱主角的是4S店、服务站、汽修厂和路边店。
这是有原因的。
4S店收费贵、配件贵、工时费也贵,这让用户出了保修期,很少再光顾。记者走访市场时遇到的用户,9成以上表示出保之后不会在正规4S店或服务站做维修保养、更换配件。一位用户到4S店检修车辆,被告知没检测出什么问题,但200元检测费照掏。为了不耽误干活,用户只能不明不白地把车开走。
出了服务站,卡车用户的去处就剩下路边店。路边店网点多、价格低廉都很合卡车用户的心意,但遇到以次充好的配件,或是维修技师的手艺不过关,卡车用户也得低头认栽。实行国Ⅲ后,很多路边店没有检测设备。卡车用户渴望从这台庞然大物身上赚回成本,提高生活质量,用最少的支出赚取最大的利润是其共同的心愿,但卡车后市场渠道单一、费用昂贵、质量无保障等问题让卡车用户实现梦想遥遥无期。
上一页0102下一页单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