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汽与长丰并购的协议将于今日签订,虽然还不清楚前者将要掌控后者多少股份,但是成为第一大股东应该是确信无疑的,为此广汽要拿出十多亿元的资金。
至于广汽为什么要买长丰,舆论一致认为主要目的有三:一是看中长丰的A股上市资质,二是长丰在SUV领域的业务优势,三是通过长丰实现与三菱或者菲亚特合资合作的目的。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广汽与长丰或将在方面携手合作,这也是除了越野车业务外最靠谱最有可能最容易进行的项目,因为从目前来看,两者对于发展的愿望是比较强烈的,这是两者决定实施兼并重组的一个重要基点。
跟一汽、东风、上汽一样,多年来,广汽在自主项目上迟迟没有进展而饱受批评,虽然广汽也在忍辱负重默默地探索着发展。据说,为了支持自主创新,早在2002年广汽就已开始上市融资计划,后来此事搁浅。而通过与本田、丰田的合资合作,广汽已经在生产、管理、人才、资本以及技术方便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储备,在前几年的自主热潮中广汽才决心大力动作。2006年,广汽获得某银行的贷款承诺,到2010年获得近50亿元的贷款用于自主研发、相关项目投资和构建。根据广汽制定的“十一五”规划,2010年广汽将实现乘用车整车规模达到110万辆,在其中必须要有一定份额。目前广汽已经定址番禹制造自主车型,概念车型已经在车展上亮相,按照计划于2010年正式推出。
而借助三菱帕杰罗技术谋发展的长丰在建设方面也展开了较大攻势,首先是猎豹CS6、CS7等SUV产品,接下来就是轿车产品(骐菱CP1A),为此长丰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发动机的自主制造,建立了自主研发技术中心。目前,SUV是长丰的主力产品,不过面临着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而稍显落伍,轿车更是其短板所在,也是长丰渴望实现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
因此,在此次并购中,如何在建设方面达成一致,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双方不能回避的问题,更是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过,“广长”配后其业务能否让各方的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和成功收效还很难说,面临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对广汽来说,为了能够让自主产品受到市场认可打开局面,不得不依赖于与丰田和本田的合资合作基础,它要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如果彻底宣布与两个日本合作伙伴决裂则非常不利。对长丰来说,由于技术背景不够深厚,外界对其自主研发能力存在很大的怀疑,自主之路异常艰辛,无论走低端还是走高端都不招待见,像江淮、力帆就是例子,很难在市场上立脚。两者的契合点在哪里?
长丰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远不能与广汽相比,日前它在广州搞分公司、建形象店,所谓的渠道扩张实际上市做给新东家看的,这是制约长丰特别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广汽要做,也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不能依赖于本田、丰田。既要把车做得像样子,还要不能让人指责是翻版合资伙伴,广汽必定要独立门户。可是,两个在方面比较弱势的企业加在一起,能有所成就吗?
可以预计的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格局:广汽借助长丰获得自己欠缺的SUV资源,做成自主部分;在轿车方面广汽还得依靠自己,走高端路线,至于长丰的自主产业可以考虑打中低端市场,或者干脆放弃;在自主方面,长丰唯一能得到提升的就是扩展SUV市场,轿车计划可能会因而破产,毕竟长丰和广汽在经济型轿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有利用价值的优势资源。
广汽并购长丰,自主业务不可回避,但又充满不确定性,即使双方达成协议有着良好的远景,也很难齐心协力的做好。或许,上南合作就是一个教训,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打造的。一汽奔腾的成功是借用了马自达的技术平台,独立运作,而且其定位颇高,广汽和长丰恐怕难以企及。我想,广长应该对自己的部分进行重新定位,解决好自主创新的技术支持问题,以及构建自己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